1.体育 产业

2.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系统建设

3.篮球赛事如何建立其无形资产

4.谁投进NBA历史上第一球?

5.如何经营CBA俱乐部

篮球赛事市场开发影响因素分析_篮球的市场环境分析

(一)

在生理上:

1、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

2. 减低儿童在成年后患上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机会.

3、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

4、可以减少你过早进入衰老期的危险。

5、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能力,并及时做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肌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在心理上:

1、体育锻炼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

2、体育锻炼能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工作;

3、舒展身心,有助安眠及消除读书带来的压力

4、体育锻炼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5、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

少年是人一生中身心发育趋向成熟的重要转折时期,这时你会惊异的发现,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出现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并明显的感到,我长大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要在体育运动中茁壮成长、在运动中保持健美。

(二)

体育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标志;②体育对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的发展方向及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体育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振奋民族精神,移风易俗,向人民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无论是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还是在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以及在培训运动员中都可以培养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勇敢、顽强、坚毅的意志品质和优良的道德作风。中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不仅创造了优异成绩,而且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新的体育运动道德风尚,已在世界上得到好评。

(三)

 生活方式病是指由于人们衣、食、住、行、娱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以及社会的、经济的、精神的、文化的各个方面的不良因素导致躯体或心理的疾病,称之为生活方式病。

当今社会,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已构成了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在农业型生产为主的国家和社会里,生产水平低,物质生活极贫乏,人们的健康主要受传染病、病和营养缺乏症等疾病的危害;而在工业型生产为主的国家和社会,生产水平高,物质生活富裕,人们的健康则主要受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营养过剩和遗传性疾病等疾病的威胁。这就是“穷有穷病,富有富病”。在这两类不同条件下,疾病的发生,虽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就是与人们缺乏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以及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发达国家75%的成年人处于患一种以上非传染病的危险之中。而发展中国家既有传染病的威胁,又有“人为疾病”即非传染病的蔓延,这是源于生活方式的选择,主要是由于食物太咸、脂肪过多、缺乏锻炼和污染的空气引起。

(四)

发展体育市场,首先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奥运经济的带动下,人们对体育意识,即人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了充分的认识。弘扬体育品格和传统体育精神,全面提高社会公众的体育素质,发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与时俱进地建设和发展体育产业,以现代的市场观制定和实施体育市场的规划。将体育与相关行业整合,打造特色的体育品牌,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建设体育产业市场,繁荣体育经济。完善体育经济体制,推进体育市场对外开放,合理配置,促进体育商品和各种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和竞争。我国体育市场的优势和劣势将随着市场的合理配置日益凸现。因此,要努力开发体育市场,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体育市场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借助奥运经济发展,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运用国际比较价值规律,进行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造,促成优势体育产业创新,带动相关产业,促进高效率的体育产业与地区经济综合体的良性互动,使我国的体育产业市场朝着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奥运会作为工业化时代最有效的营销媒介,它对加速主办国工业化进程,促进该国经济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时代的转变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很有代表性地说明了奥运会对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的国家经济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有形影响是指奥运会在拉动举办国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以及在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主办地区的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中。无形影响是指奥运会对主办国经济发展环境、开放度、国家声誉、形象和信誉度等方面的影响。从主办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说,无形的影响往往比有形的影响更重要、更有价值

(五)

环境污染 形形——工厂、汽车不断排放的废气,使空气中的污染物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工业废弃物,破坏了我们的水源;食物中的农药、装饰材料释放的化学物质、家用电器产生的辐射……我们平时要面临形形的环境污染。室内外环境污染不但容易使人们罹患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甚至会导致人们死亡。

适当运动 缺乏者众——现代人对于什么样的运动有利健康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人把运动等同于体育竞技,有些人则把运动当作休闲方式偶尔为之。其实,只有坚持进行长期、适当的运动才是对健康有利的。如果缺乏适当的运动,人们就容易出现四肢乏力、精神萎靡、失眠健忘、食欲不振等现象;如果运动时间过长或强度过大,不但不能达到期望效果,反而对身体有害。

不良习惯 健康隐患——起居无常,嗜烟酗酒,暴饮暴食,纵欲无度……人们的不良习惯真是难以尽数,而不良的生活习惯不但会使人们的健康水平大打折扣,更会导致人们减短寿命。

心理压力 健康新敌——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也在不断增大,问题也随之而来。过大的心理压力会使人出现忧郁、躁狂、焦虑或紧张情绪,严重者甚至会引发精神疾病或自杀。

食不得法 疾病缠身——人类合理的膳食结构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并且各种营养素的搭配应该均衡,但是现代人的膳食结构却与之相去甚远。植物性蛋白、淀粉、纤维摄入越来越少,动物性蛋白、脂肪摄入越来越多。膳食结构不合理会引发癌症、高血压、脑血栓、糖尿病等“现代文明病”。目前,许多国家每年要消耗巨资来应付由于营养失调而导致的疾病,同时每年也有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营养失调而丧生。

凡此种种,人类健康正面临严重的威胁,然而许多人对之认识不足或掉以轻心,未能及时取相应措施,因而难以尽享人生,或疾病缠身、或抱病而终。

体育 产业

体验营销:品牌塑造新思路以李宁公司体育品牌发展为例 摘要:1990年李宁有限公司起步创立之初,与中国奥委会携手合作,通过体育用品推动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并不断赞助各项体育事业创立起自己的品牌,并在2004年李宁公司继续保持行业领先的地位和2005年和NBA的合作,销售额创历史的新高,并向世界一流的品牌冲刺。。。。 关键字:专业化品牌、市场用户、“一切皆有可能” 口号: 一、浅谈专业化的策略 1, 市场推广:与消费者共鸣,品牌到底是什么? 品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需要企业长期维系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一个响当当的品牌,是每个企业的梦想。 有人说,通过一句广告语就可以看出一个品牌的内涵。“一切皆有可能”这句口号,是李宁品牌在过去的15年不断积累和完善的结晶。从最早的“中国新一代的希望”到“把精彩留给自己”到“我运动我存在”、“运动之美世界共享”、“出色,源自本色”到现在的“一切皆有可能”,李宁体育品牌逐步积淀出他品牌独有的内涵。,“李宁”提供的绝不仅仅是体育用品,而是在传递一种人生信念、生活品质和思想境界。 “一切皆有可能”需要很多的东西来支撑,同时要让更多的消费者去真正感受和体会这句话的内涵,不能只局限于某个群体,当今社会同质化严重,一不小心,就可能被你的竞争对手所替代,要给你的目标受众人群一个理由,让他们知道你的存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理解你的品牌所带来的理念,最后选择你的产品,并且心甘情愿地为它们买单。比如,“李宁”赞助举办的大学生3对3篮球赛,其赛制和“一切皆有可能”的品牌定位十分贴切,提出“不服就单挑”的口号,此项赛事战火燃遍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哈尔滨、南京、杭州、成都、武汉全国9大城市,赛事转战120所高校, 共有2536支参赛队伍、万余名大学生,进行了超过5300场的较量,受到在校学生的热烈欢迎,毕竟现在大学生是李宁比较重要的消费群体.而这种实实在在的活动比起单纯赞助赛事更有效。 2, 体育营销:精心构建的系统工程 体育赛事是各大品牌“逐鹿中原”的战场,无论是体育品牌或非体育品牌,都力求利用体育那富于、活力、时尚、健康、朝气、勇于拼搏的精神和竞技体育交织在一起的独特魅力来塑造品牌形象。 体育营销不是“一锤子买卖”,单纯的体育赞助和“体育明星+广告”的营销策略,已经不能满足大众对品牌认知的渴望。从2003年底开始,李宁公司正式将运营策略调整,重新规划体育营销。“李宁”作为一个国内体育产品领导品牌,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经验积累,在体育营销方面,走出了自己的步调。从2004年开始李宁公司制定了专业化的发展策略,篮球品类尤其是篮球鞋以其较高的技术含量成为专业化策略的先锋部队。下面以篮球为例我们循着李宁的近两年篮球赞助的脉络,分析一下李宁公司体育营销的策略:2004年6月,李宁公司与西班牙篮协签约;2004年8月,李宁篮球装备伴随着西班牙篮球队扬威雅典奥运会,举世瞩目,使李宁及李宁篮球品类受到空前关注;2004年9月,借势推出专业篮球鞋:Free Jumper系列,成为国内第一个进军专业篮球市场的品牌;2004年10月,李宁公司成为大超联赛唯一指定运动装备赞助商,通过大超影响最大的消费群体——大学生,同期推出3对3校园篮球赛,配合大超赛事与在校学生展开互动交流,让目标群体在切身体验中感受到李宁品牌所倡导的理念;2005年1月,李宁公司成为NBA战略合作伙伴,极大地提升了篮球品牌的专业形象;2005年3月,李宁西班牙系列篮球鞋上市,将西班牙篮球队的营销用透用足;2005年4月,李宁校园篮球赛总决赛,冠军球队将获得赴西班牙比赛学习的机会,使得各项体育融为一个整体…… 可以看出,针对自己的篮球品类,李宁公司已经搭建出一个完善的体育营销体系:针对西班牙国家篮球队、奥运会、大超、NBA等既有传统体育营销模式和新开发体育营销,李宁公司将其与品牌定位及专业化的发展策略有机地融为了一个整体。 3, 专业化之路:立足本土的国际化进程 体育为媒,李宁公司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稳步提升,与此同时,李宁公司通过与海外品牌、机构的合作加快了发展步伐。1999年与SAP公司合作,引进AFS服装与鞋业解决方案,成为中国第一家实施ERP的体育用品企业;2001年7月,签约意大利及法国顶尖设计师,以提升产品设计开发的专业化及国际化水平;2002年与美国杜邦、3M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与韩国、法国等一些企业进行多形式合作;2004年与香港中文大学人体运动科学系合作,为其专业产品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2004年8月与美国Exeter研发公司Ned Fred-Erick博士合作,共同致力于李宁运动鞋核心技术的研发;2004年10月与DRD设计事务所合作;2005年4月又与国际顶尖的水晶饰品制造商施华洛世奇建立合作。 通过自主研发和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李宁公司逐步拥有了同国际竞争对手同台竞技的专业能力。从2004年开始,李宁公司相继推出了专业足球、篮球、网球、跑鞋、乒乓球等系列产品,根据香港中文大学的评测结果显示,这些专业产品在各项技术指标上,与国际顶级品牌产品相比已经不相上下,许多关键指标上甚至还要优于国际顶级品牌的产品,因此,受到了专业运动员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和欢迎。2005年春季刚刚推出的Run Free系列专业超轻跑鞋,在全国都出现热销局面,重点推广的8大城市,都出现了脱销的现象。 4, 专业化,给“李宁”飞一般的力量 李宁公司是中国企业中典型的自下而上,由战术的成功从而导出企业发展战略的公司,但这一过程一波三折,受限于了许多发展中的条件。2002年底,李宁公司开始在公司导入体育专业化的发展战略。专业化发展战略的导入,让”李宁”迅速打破了自19年后营业额一直在7亿元左右徘徊不增长的局面:2003年达到12.76亿元, 2004年为18.78亿元,2005年将有望突破20亿元。“李宁”是如何演绎这番的呢? 李宁公司是中国改革开放20世纪的典型.李宁公司是中国企业中典型的自下而上,由战术的成功从而导出企业发展战略的公司,但这一过程一波三折,受限于了许多发展中的条件。 中国市场宽广的机会、运气、无战略、模仿、掌门人的力量、毫无掌控能力的被中国市场推着向前自行发展、多元化的诱惑、再也无法跨越某个数字销售额的成长门坎而出现的发展中的重重问题等等,这些大多中国民营企业成长过程中所共同具备的特征,李宁公司前期的快速成长中,无一例外的全部都经历了。然而,李宁公司没有和大多的民营公司一样,在重重问题所包围下,累到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突破成长瓶颈的李宁公司,2004年在香港联交主板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2005年,中期财报已经突破11亿元。李宁公司到底是怎样开始上演这出“好戏”的呢?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还没有完全推行市场经济制度,那时的中国市场,还是需大于供的市场。体育用品市场,尚无一个很有知名度的品牌占据市场,市场上产品质量不稳定。刚开始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开始追求一种更好生活。李宁公司正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进入市场,并迅速成长起来的。对于李宁公司的发展,今天我们经常提到的“战略”、“营销”、“品牌”等这些在企业发展中所必须涉及到字眼,那时跟本就无从提起,更没有人能理解这些字眼到底是什么东西。 2002年底,李宁公司开始在公司导入体育专业化的发展战略。专业化发展战略的导入,让”李宁”迅速打破了自19年后营业额一直在7亿元左右徘徊不增长的局面:2003年达到12.76亿元, 2004年为18.78亿元,2005年将有望突破20亿元。“李宁”是如何演绎这番的呢?我们看到,”李宁”自2002年底确定发展战略,短短的两年多时间,便取得了一个飞越性的增长。”李宁”是如何在战略指导下,制定新的营销战术活动并且要把原来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到和新的发展战略目标一致起来呢? 体育专业化,对李宁公司在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李宁”要有符合消费者运动心理诉求的市场定位;合理、完善的产品线;提高运动表现的产品功能;专业的运动营销和推广。 二、 体育专业化对李宁品牌和市场的具体要求 1、在产品方面:李宁:不做普遍的只做专业的 “这绝对是李宁品牌在专业运动领域内的又一次延伸,”说起此番包装西班牙女篮,李宁公司总经理张志勇向记者袒露了其品牌推广的市场意图:“我们要体现李宁牌的高科技含量,改变过去人们认为的李宁牌只是实惠,产品缺乏高科技含量的习惯认知。”这一点从本次西班牙女篮比赛用服就可窥见一斑,本次比赛服一改往日篮球场上宽松且大同小异的传统比赛服,转为连体式紧身。 业界普遍认为:这是李宁国际化推广的又一步重要举措,甚至把这作为是李宁牌跳的又一次飞跃,从2000年6月击败阿迪,拿下法国体操队的赞助权,2001年赞助体坛强国俄罗斯参加北京世界大会,到今天进军世界女篮锦标赛,李宁要让世界知道,自身不仅是个有一定知名度的国际品牌,同时自己产品的专业性也无可挑剔。 李宁的这种从“普遍”到“专业”转变的前提则是业界对中国体育品牌市场的重新定义。以往各大体育品牌看中的只是中国普通意义上的体育市场,最大的希望则是更多的人穿上自己的服装品牌,而那时的中国消费者,也往往是一套运动装备用来参加近乎自己喜欢的所有运动项目。于是包括耐克、锐步在内的国际大品牌,对中国体育品牌的营销都极关注注意力效果,而取的也是通常意义上的签约代言人、赞助综合性运动会,其结果是包括姚明、巴特尔在内的运动明星不到20岁就被签约,而赞助综合性运动期待的最大回报也是希望更多的人们建立自己的品牌概念,针对这种变化,体育品牌在营销策略上也应该进行调整,改变以往单纯吸引注意力的营销模式,在营销方面,体现出专业化、人性化、高科技的特点。 在产品开发方面,李宁公司建立了亚洲一流的产品设计开发中心,引进了国际先进的开发管理机制,并聘请了国内外一流的设计师、版师、以及专业的开发管理人才,加强市场调研和设计开发力量,以逐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整体品质,增强品牌的竞争力。 在营销网络的建设上,李宁公司可以说是业绩卓著。在同类产品中,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李宁公司还开发了领先的店面识别系统,通过用统一鲜明的店面装饰,达到了强烈的店面识别效果。源于体育、用于体育是李宁公司一贯坚持的宗旨。在专项运动装备的支持方面,李宁公司也有着突出表现:李宁为中国排球甲A联赛16支代表队设计并提供全套专业比赛装备、为国内第八届运动会26支代表队专项设计开发了各具特色的装备、为法国体操队提供全系列训练、比赛服装等等,这些都体现出了李宁公司专业化的设计生产水平。 追问: 不好意思, 李宁 的不行,因为上课老师总是以李宁为例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系统建设

体育能否成为一种产业,如何从理论上来鉴定体育产业,在前几年还曾经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特别是如何理解和处理好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关系,现在仍然有不同的见解。但现在人们不再去争论这些问题,因为大家在发展产业这个问题上,基本达成了共识:体育产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体育社会化、产业化是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特别是体育要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已经被中国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大在文件上予以确认了。朱总理也曾在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关于体育消费的问题。当体育产业发展方向已经明确的时候,我们又看到了一场似曾见过的争论。教育界也在争论这个问题,而且是在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范围中进行的。争论的焦点与体育有点类似,相信大家都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种说法是:教育是一种产业,教育可以搞产业,而且教育是大产业,是朝阳产业,是永不衰落的产业,是非常广阔的消费领域和投资领域。而另一种说法是:教育不是产业,不能搞产业化,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是提高人的素质的高尚事业,不能以盈利为目的,不能以金钱为重心。我想,这个问题的争论结果应该与我们体育产业争论的结论是差不多的。所以我觉得我们体育产业走在前面了,大家可能看到这一点了,我想无论是文化还是教育,势必都要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因为改革事实摆在我们面前,不论是文化、体育,还是教育,不可能统包、全揽。而且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整个国民经济市场化的程度会越来越高。这个市场化肯定会进入教育领域。从今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经费来看,增加幅度有26%多,这个幅度还是较大的。但是和教育的需求差距还是很大,所以我认为教育势必要走社会化、产业化的路,教育从市场得到的经费份额会越来越大。

下面分三个题目向大家介绍一下。一是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二是体育发展的一些问题;三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景和思考。

我国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产业的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产业的质量也有所改善,产业的效益也明显增高。体育产业的整体规模和其他产业相比较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经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门类。1995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了1995-2010年的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纲要指出体育产业发展的目标是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建成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纲要规定的具体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基本上形成以主体产业为基础,多业并举,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现在正处于世纪之交,我认为纲要所规定的近期目标已基本上实现,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以本体市场为主体的体育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已趋清晰。

第二,体育产业开发的领域不断扩展,体育产业的质量和产业效益逐步提高。

第三,社会投资办产业的形式发展很快,涌现了一大批符合现代体育制度的体育俱乐部、体育企业或企业集团。

第四,确立和形成了保证体育事业发展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产业化筹资机制。

第一方面,以本体市场为主体的体育市场已初具规模,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已趋清晰。按照市场经济的理论,市场是连接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中心环节。体育产品虽然是以精神和服务产品为主的产品,但也要遵循这一规则。因此,体育产业的发展要以体育市场的发展为前提。在很大程度上,体育市场的发展与繁荣决定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与繁荣。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当是门类齐全、层次有序、结构合理的组织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现在体育市场逐步由过去的零星单一、主次不清,向本体为主、层次分明、全面发展推进。目前,基本框架已趋清晰。基本包括竞赛表演市场、健身市场、技术培训与咨询市场,体育无形资产市场、体育旅游市场。

竞赛表演市场:广大群众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奠定了竞赛市场的基础,同时,我国竞赛制度的改革--主客场赛制和俱乐部的实行推动了竞赛表演市场的发展,并形成了相当规模、相当稳定的观众和球迷群体,竞赛表演市场也在逐步扩大。足球是我国最早步入市场的项目,1998年足球甲A联赛平均每场观众人数为2.13万,门票总收入1亿多元。甲B联赛平均每场观众人数也达到了1.37万。整个甲级联赛总计580多万观众。按保守估计,甲A俱乐部的市场收入平均达到2500万元。谈到足球,大家可能认为男足今年没有冲出亚洲,而且在国内联赛中还有很多球,伤了球迷的心。但从另一方面看,足球的魅力也是实实在在的,虽然没有冲出去,但是国内球迷群体、足球市场还是比较稳定。篮球市场比足球市场起步较晚,但是最近几年的运作还是比较成功的,而且篮球市场的培养更加注重完善竞赛办法,营造赛场气氛。如,每场比赛分成四节,增加表演以吸引球迷和观众。98赛季篮球甲A联赛进行了172场比赛,一个赛季现场观众总人数为67万多人,平均每场3700多人,绝大多数赛区上座率在75%以上。赛季门票总收入也达到了410多万元。目前我国篮球人口有两亿多,占全国总人口的19%。可见,篮球竞赛市场的发展潜力还很大。排球联赛市场经过三年多的培育,联赛整体形象、办赛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98赛季经营收入达到了1200万元。除了刚才讲的三大球类竞赛市场之外,其他方面如乒乓球的"CCTV"乒乓球擂台赛、保龄球擂台赛也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健身市场:健身市场是体育市场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体育市场的主体市场,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性的消费市场。是随着国民经济实力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收入的增加,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消费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恩格尔系数也由18年的57.4%下降到目前的46.4%,人民群众消费水平的提高为体育健身消费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多层次多项类多形式的需求,为健身市场提供了无限空间。从最近体育场馆的资料调查看,体育场馆90%的消费者一次平均花费 50元到 100元左右。在开展全民健身比较好的城市中,上海有43.7%的市民每月的体育消费(包括健身,购买体育服装等支出)达到了100元以上。而根据北京石景山体育馆提供的资料,一个羽毛球馆周末日流入资金平均为一万元左右。由于群众健身消费的增加,促使了体育场馆的全面开放,既满足了锻炼消费的需求,同时又激励了社会,个体,企业投资兴建体育场所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市场机制。在许多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统计体育事业的产值时,把体育用品市场的产值都计算在内,因为体育用品的消费市场是以体育的各类人群对体育消费为前提,同时体育用品生产的标准、规格和实用功能,又是以体育项目的要求作为基点的。因此体育用品市场是体育市场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表明,全国居民用于体育用品的支出(除日常消费之外)占重要消费支出的第六位,第一位是子女的教育,第二位是家用电器,第三位是住房,第四位是书报,第五位是高档服装,之后是体育用品消费,家庭用于体育用品的支出平均在2000元左右。国家体育总局借鉴国际上发展和规范体育用品市场的经验和做法,从1993年起,每年举行体育用品博览会,至今已举办了七届。应该说每届都比上一届跨了一个台阶,博览会已经成为连接生产、沟通用户的桥梁纽带,成为展示成果,导向生产、技术交流的重要舞台。去年的福州体育博览会有460多个企业参加,展位数达到了1998个,实际上已经超过了2000个,比1993年的第一届博览会增长了37倍。今年10月,在成都的体育用品博览会,展位有2100多个,500多家企业参展。它也是展示名牌的展示会,而在1993年以前,它还只是叫做器材供应会议,形式也只局限于边展边销售。今年的博览会在几个重要环节上也具有了鲜明的特色,一个是展位的形式向国际化迈进,一个是突出科技特色。而且服装器材设计上很有特色。现在我们就接到8个大城市的2001年博览会申报的信息。北京承办2001年世界大会,也要申办2001年中国体育博览会。广东承办2001年九运会,也要申办中国体育博览会,而上海也加入了竞争申办的行列。大家都能感到体育博览会不但会带动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也带动了地方产业的发展。2000年的体育博览会将由长沙承办,原因是长沙将举办第五届城市运动会。由于体育博览会的成功,促进了我国体育用品的发展,我国的体育用品企业,特别是生产健身器材、运动服装、运动鞋帽的企业,在产品的质量、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等综合实力上已经取得了飞跃。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体育用品生产值19年达到38.6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了16.6%。体育用品企业是在良好的体育环境下和体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长起来的,数量也由解放前的几家发展到现在的几千家。

体育**市场:批准的**只有两家,一个是体育**,一个是**。国家体育总局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使体育**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市场越来越大。到今年为止,体育**已经发行了100个亿。公益金全部用于全民健身和奥运争光的开支。目前体育**已经发展成为体育产业的支柱之一。

第二方面,体育产业开发的领域不断拓展,体育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在不断提高,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对发挥着配置作用,所以许多体育资产和显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这些年来我们在开发产业领域方面,从两方面进行,一为有形资产的经营,二是无形资产的开发。有形资产的经营主要为非经营资产转经营资产。体育部门和体育事业单位在保证事业任务和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政策和法规将闲置的土地、房屋、设施和设备等行政事业性资产由非经营性使用转为经营性使用,并获得一定利益和收益,这种非经营转为经营是正当的,在当前是必要的。据了解,在当前体育系统中,存在着这种相当普遍、相当规模的活动。其经营形式是三种:一种是出租形式,一种是内部经营,另一种是对外投资。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出租出借为主,因为这种形式操作比较简便,经营收益也比较直接,但是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弊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法规的健全和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观念大大增强。目前,非转经的形式大都是合资和股份制,从立项到可行性分析,从评估到签定协议都比较规范.应该说近几年体育的非转经在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转变。第二为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体育无形资产指不具备实物形式但能为体育部门和体育组织使用,具有使用价值并带来经济效益的无形资产和。近几年来,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经营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个为体育比赛、活动和体育组织冠名权的开发;第二个为体育比赛、组织的标志、专利以及使用权的开发;第三个为体育赛事转播权的转让;第四个为体育组织和运动员名誉肖像权的投资经营和广告活动。

在体育比赛和职业俱乐部赛事冠名权开发方面,有关项目的协会取得很大成绩。1998年维达杯全国排球联赛的冠名权收入是800万元。中国篮协将男篮甲A联赛冠名权和推广权及75%的广告场地权整体转让给国际管理集团,每年收入300多万美元。而冠名权的收入则是俱乐部的主要收入,在男篮甲A俱乐部中,北京奥神的冠名权收入就达到了600万元,全国12家甲A俱乐部冠名权收入达到4600万元,平均每家达到380多万元。全国甲B俱乐部冠名权转让收入达到1835万元,其中,最高的深圳润讯达到600万元。各排球俱乐部冠名权转让收入在100到500多万元不等。足球甲A,俱乐部除冠名权收入之外,还进一步开发城市和球队的冠名权。而每逢国际大赛,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代表称号和标志的特许使用权等方面获得的收入也是很可观的,1998年第13届亚运会有30家中外企业购买了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标志称号和特许使用权,赞助款物达到3800万元,其中资金有2300多万元。格威特公司以900万元夺得了唯一指定领奖装备的称号。而体育赛事的电视转播权,无论从市场经济法则讲还是根据国际惯例讲,理应属于赛事主办者,在国外,体育赛事的转播权转让收入也是一项很大的收入。我国电视转播权的市场机制有一定进展,但是还不规范,关系没有理顺。

第三方面,社会投资办产业的态势发展很快,涌现了一大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多种所有制的体育俱乐部,体育企业和企业集团。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体育消费需求迅速扩张。许多健身性很强,受大众喜欢的体育项目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近几年来,一大批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体育经营企业如春朝涌动,迅速涌起。除了上面讲的一些名牌企业去兴办足球、排球和篮球甲A甲B俱乐部外,更多的中小型企业把投资的热点放在了群众参与性的消费市场上,如健身健美、保龄球、台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等项目。特别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型体育经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根据上海提供的资料,1996年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海内外各界对保龄球一个项目的经营投资就达到10亿元,室内溜冰场的投资达到2亿元。19年广东省全省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专门性体育经营企业达1700多家。深圳市体育企业就有160多家。19年营业额达5亿元。北京市1998年体育经营场所已达5000家,年营业额6亿多元,上缴税金7800多万元。在中部地区的湖北省和安徽省体育经营场所都已达到3000家。

1996年中国第一家带有体育产业性的股份有限公司--北方五环股份有限公司在长春成立,10月份其股票在深交所上市发行,该公司经营建设的长春体育馆已投入使用并为九冬会开闭幕式和比赛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受到了好评。1998年3月,中国体育产业最大的股份制企业--中国体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3月27日在上海证卷挂牌上市,公司注册资本1.8亿元,净资产4.5亿元。该公司以大型体育健身设施开发建设和经营,各种赛事承办,体育广告,体育旅游、保险代理等为主线,进行体育产业综合开发和经营。中体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国家体育总局向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实现资产优化组合,调整企业产业经营方向迈出了战略性的一步。

第四方面,确立和形成了保证体育产业发展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产业化筹资机制。这是体育系统发展产业的主要目的。搞产业、市场是为了从市场得到更多的经费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目的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的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在的配置的方式上,不再是单一的主体,主要起宏观调控和主导作用。从目前国家发展的实际看,财政补助收入仍然是基本的,必不可少的,而且每年都有一定的增幅,但是,由于国家不可能统包全揽,所以要逐步建立公用支出体系,凡是进入市场的国家财政不再管,国家财政不再进入竞争领域。这样,体育产业和市场不断发展,体育经费也逐渐从市场获取。从这几年的实际情况看,经费的市场配置量越来越大,具体表现在经营收入、事业收入、其他收入、投资收入每年都在以较大幅度增长。从这几年来看,全国体育经费仅占国家财政支出的0.4%,19年增加到30.56%,这主要是因为八运会各个省加大了对体育经费的投入。而到了 1998年又大幅回落为0.4%,因为八运会一过,进入休整期。19年,全国体育经费拨款34亿元,非财政收入达到14.7亿元,非财政收入相当于财政补助收入的43.04%,这个比率从市场份额来说已经很大了,全国体育事业单位的平均经费自率平均为50-70 % 。1998年全国体育经费拨款38.5亿,非财政收入为19.l亿,非财政补助收入相当于财政收入的49.6%。这个比率从市场份额来说,1998年比19年又有提高。从国家体育总局资料来看,1993-1998年6年间体育事业单位非财政性收入达到13.6亿元,体育事业单位产业性创收收入以每年42.77%的增幅增加,而全国财政补助收入增幅为12-13%。体育系统大力推行社会化,产业化,大力开拓体育市场,就今年来说,非财政性收入平均增幅为42.77%,说明没有市场,没有产业开发,仅中国财政每年12-13%的增幅是远不能满足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的,因此必须确立和保证体育事业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产业化筹资机制。这是从以上四个方面讲了体育产业发展的情况。

体育产业虽然发展很快,也形成了一定规模,而且前景光明广阔,但是,就全国总体而言,产业规模还不是很大,发展很不平衡,结构不够合理,体育产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体育产业政策和法规建设也不适应产业的发展。目前阶段还是长期发展目标的初级阶段,体育产业化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发展很不平衡

目前体育产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状况。首先是地域间的不平衡。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各地区的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有很大差距。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省市发展迅猛而且达到一定的质量,西部地区发展则比较滞后,个别地区的绝对差距甚至在扩大。应该指出的是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环境和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意识和工作力度方面问题。产业观念和市场意识有很大的差别,少数省市有产业条件但开发不力,有的市场利用不够。仅举体育**为例。发行体育**既是给予的一项很优惠的产业政策,也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但从全国发行体育**情况来看,极其不平衡。1998年度全国共发行25亿元的**,广东一个省就销售了49090万元,占全国总额度的近20%。广东一个省的发行数比西北、东北、华北三个大区13个省市发行的总和还要多。1999年的差距拉得更大。院批准发行40个亿,根据市场管理水平和市场容量预测,广东的额度为860万元,占发行总额度的22.44%,比三北地区另加西南地区四个大区18个省市预分的发行额度总数还要多,出现了畸形发展的状况。

其次是各运动项目间的产业开发不平衡。由于各项目的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取得的成绩有差别,项目的观赏性也不同,因此其产业价值、市场容量和效益有很大差异。球类项目市场开发好,非对抗性项目和部分室内项目的市场只是有了适度开发甚至没有市场。

第三,单位间由于过去经济体制下,土地、房屋、设施等资产配置方面的差别,也造成了产业收益上的差距。在地域间如何实现体育产业的共同发展,在项目间如何实现体育市场的共同繁荣,在单位间如何实现国有的共享,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大的课题。

(二)产业结构还有很大的缺陷,产业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体育产业结构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本体产业发展还不够大,没有形成支柱性优势。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体育的支柱性本体产业应该定位于竞赛表演业、健身业和无形资产开发经营业。三大支柱性本体产业的定位主要是三大产业的巨大市场潜力所决定的。但是三大支柱性本体产业规模还有限,其市场运作也不够十分规范。另外体育产业结构的缺陷还表现在还有缺位的本体产业市场,如体育劳务市场和体育技术市场,虽然目前也存在一些交换交易,但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劳务市场和体育技术市场并未形成,少有的一些市场行为,如运动员转会也不够十分规范。

产业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主要是体育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发展缺少可持续性活力,市场竞争力不强。已经建立的规模较大,但数量很少的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资产重组,扩充资本,包装上市后,如果不抓住抓好生产和经营这个企业赖以生存的支撑环节并切实降低成本提高利润,那将会遭受到很大的风险。资产重组扩充资本是一回事,生产经营是另一回事。

(三)体育产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优惠扶持政策

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净出口三大因素中,消费需求是主要因素,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根据19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对国民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中消费占58%,投资占20%,净出口占22%。而在消费中,居民消费占81%,公共消费占19%,据此推算,居民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46.98%。体育消费属第三产业范围内的消费。增加体育消费就会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这对优化国民经济结构,改善经济发展质量,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但是,如何增加体育消费,运用什么政策手段鼓励社会兴办体育产业和引导、扩大体育消费并无政策可循。我们再举体育**的例子,刚才已经讲了,发行体育**是给予的一项优惠的产业政策,同时在目前情况下,也应该是增加体育消费的一种途径,因为体育**的公益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全部用于支付实施全民健身和奥运争光的有关开支,既有利于增加群众体育消费,也增加了投资。但是,到目前体育**的生存力显得十分脆弱,还没有给予明确长期稳定的发行政策。所以我们呼吁加快体育**立法,并积极创造条件发行以体育为载体的真正体育**。这是体育**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另外,我们建议和有关部门制定一些扶持体育产业发展,培育体育市场的相关政策,如鼓励社会和个体兴办体育产业的投资政策,相应的低息或贴息政策,减免税或税款返还政策,允许体育部门或单项运动协会建立产业发展基金的政策。

(四)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度还不高

目前关于体育市场的管理尚缺乏高层次立法,院的行政法规甚至法规性文件一项也没有,虽然一半左右的省、市、区等大多数省会城市均发布了地方性体育市场管理法规或规章,但管理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仍需要通过高层次立法予以明确,如管理权限的明确划分,执法程序的完善和统一,法律责任的界定。在体育市场管理的实际中,部分体育经营项目存在着权限交叉,也就是说有的部门在越位,同时在不同的地区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甚至在同一地区由不同的部门同时管理,比如保龄球、台球。不到位的情况主要是指一些新兴的体育经营项目尚未实行有效的规范的管理,甚至没有人管理,对消费者的权益带来损害。因此,全国范围内对体育市场管理高层次立法的期望较高。另一个问题是尚未普遍建立行业管理标准。可以说,制定标准是行业管理的重要切入点,但目前除个别地区在进行尝试外,全国范围内尚未启动,很多地区的管理停留在简单审查、许可阶段,未实现积极的行业管理。进一步实现体育市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效益化,建立行业服务标准是当务之急。

谈一谈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路。未来的五年到十五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奠定和完善的时期。新体制所覆盖的领域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整个再生产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体育是新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体育产业是整个市场经济框架的一个分支。因此,体育在进入新世纪后也面临发展和完善的问题,我们应该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四个有利于"为原则--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全民族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健康向上的体育需求;有利于市场机制的规范和发展。在四个有利于的前提下加快体育产业化、社会化的进程,大力发展、开拓体育产业。在未来的五年到十五年的时间内,逐步形成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体育产业体系。

(一)要把体育产业纳入到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的格局中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大力的推进

我们要呼吁有关方面,特别是呼吁把体育产业的发展纳入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格局中。自19年开始,体育产业化进行了探索到现在,体育产业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显示出其经济方面的优势,并在引导社会消费、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显露出巨大的潜力。虽然目前我们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规模较小,发展不太平衡,但是应该看到其发展的潜力是不可忽视的。市场需求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消费热点和投资热点,各类体育消费正在逐步膨胀。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体育产业可以带动许多关联产业,包括第二产业中一系列相关行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相当的一部分行业的发展。促进整个产业结构的发展和生机,与体育产业关联较强、联系较为密切的行业就有六个:旅游业、服装业、交通业、建材业、通信业和机械业。在英国经济结构的42个部门中,体育产业的关联强度居第八位。而且,与体育产业有联系的不仅限于以上六个行业,还有广告业、业、业、新闻出版业等。正是这种较强的关联性使体育产业能够叠加到其他产业中去,创造1+1>2的效应。也正是这种较强的关联性使得体育产业具有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潜质。这是一项产业能否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重要特征之一。体育产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项非常有前途、充满潜力和机遇的产业,决定了它是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和必然性,因此发展体育产业必须把体育产业纳入到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格局中去。要从这一高度来认识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力作用,我想这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认识。

(二)从战略上来讲,应该取因地制宜、梯度推进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的方针

我国是一个国土辽阔、民族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各地区的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和人文观念、消费意识差别很大,我们不可能要求一刀切,齐

篮球赛事如何建立其无形资产

简介

CUBA联赛在短时间内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与组织者坚持“发展高校篮球、培养篮球人才”的宗旨和社会化、产业化的运作方式密不可分,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育人是宗旨,文化是特色,品牌是优势”。

核心理念——育人

(1)以建立全新的篮球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建立和完善竞赛制度

建立一个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首先要有一套合理的赛制。早在联赛酝酿阶段,CUBA组委会就专程赴美国考察全美大学生篮球联赛,将赛制草案和世界上开展时间最长、组织经验最丰富、竞赛体系最完备的大学生联赛进行验证比较,经过反复论证和小范围试行后确立了1998年首届联赛的基本赛制框架,在推行过程中,对于一些意见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组委会不断地集思广益、酝酿和提出修改方案,如建立顺位补缺机制、取消总决赛五分钟决胜期等,体现了联赛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使CUBA赛制更符合高校篮球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利于在普及基础上实现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快出人才,多出人才。

(2)有地组织教练员、裁判员培训,为联赛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从首届联赛开始,组委会每年定期组织一次教练员、裁判员培训活动,聘请执教经历丰富、在篮球训练理论和方法领域造诣较深的专业教练或专家授课,促进高校教练员更新思想、了解和学习先进的篮球理念和训练理论,改进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科学训练水平;同时本着自愿原则组织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和在校大学生参加裁判员培训及技术等级考试,针对我国篮球裁判员英语水平普遍不高、难以适应国际比赛要求的现状,组委会通过组织裁判员英语学习、尝试现场英语宣告等方式,提高裁判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实际应用能力。自1998年至今,CUBA累计培训教练员380人次;培养篮球一级裁判员500余人,其中60%是在校大学生,对于学生裁判当中条件和水平较为突出者,组委会坚持放手大胆地使用,如华中科技大学水利工程系博士研究生曾宏涛曾执法第四届CUBA联赛总决赛。通过有的组织培训,CUBA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文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教练员、裁判员队伍。

(3)以篮球人才培训基地和选秀营为基础,建立后备人才选拔培养机制

为了使大量的优秀篮球苗子能够及早被发现,并在中学阶段接受正规、系统的训练,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为进入大学做好充分准备,CUBA联赛组委会自1998年起,着手在全国范围内依托篮球训练和文化学习条件较为优越的中学建立篮球人才培训基地,至今正式挂牌的已达到30几所,在短短六年内为各高校代表队输送了大批优秀选手。同时,为进一步扩大高校选材范围,使更多有篮球天赋的青少年能够实现上大学的梦想,CUBA还推出了一年一度的选秀夏令营,为高校教练和优秀中学生篮球运动员提供了一个双向交流的机会。CUBA共组织了四届选秀夏令营和一届选秀冬令营,190多名营员被各高校代表队选中。通过这两项措施,CUBA在开发上游、建立后备人才培养选拔机制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4)严厉打击在运动员资格问题上弄虚作的行为,防范和杜绝裁判员执法不公的现象,坚决维护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

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生态系统,必须有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措施和手段。“打”、“扫黑”本来是和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社会治安紧密联系的字眼,却成了人们谈论体育比赛时的热门话题,一部“体坛厚黑学”折射出的是“圈子文化”和“潜规则”的流毒。在这方面,CUBA联赛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CUBA严禁已经失去培养价值的超龄或专业队退役运动员参加联赛,为了根除高校体育竞赛中长期存在的弄虚作现象,维护CUBA联赛的纯洁性和体育竞赛“公平、公正”的原则,从首届联赛开始,联赛组委会排除一切干扰,广泛发动群众,本着“发现一起、核实一起、处理一起”的态度,对“违规操作”的球队和个人进行了严厉的处罚。前五届CUBA联赛共有15支球队因“作”受到取消比赛成绩或禁赛处罚。同时,为了杜绝比赛中的“黑哨”现象,CUBA非常重视裁判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具体的措施有:一、坚持培养和任用相结合的原则,保持裁判员队伍的开放性和流动性,此举既有利于裁判员的锻炼提高和优秀裁判员的大量涌现,同时也在内部形成一定的竞争氛围,避免了“圈子”式的一团和气;二、坚持思想工作和管理措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自律和他律相结合,使裁判员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和良好的行为规范;三、坚持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相结合的原则,考察和评价裁判员的表现。除仲裁委员、技术代表外,CUBA还单独设立了裁判工作评委,做到了“每一声哨都要有鉴定”,使裁判工作进一步透明化。通过这些措施,CUBA得到了广大高校师生的赞誉、信任和支持,极大地调动了普通高校参加联赛的积极性,从1998年至今,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的会员院校数量从66所增加到200余所,在大体协的各单项协会之中列第一位。

(5)重视对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规范引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CUBA非常重视对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规范引导。1998年首届联赛在武汉举行,适逢长江抗洪抢险进入关键阶段,组委会除捐出全部门票收入并动员参赛人员和工作人员自愿捐款之外,还不失时机地在运动员驻地召开多次政治学习会议,引导他们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球场上,组委会要求运动员文明打球,尊重对手、裁判和观众,在球场外,组委会倡导诚实、友善、互助、节约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规范,使每一个运动员都能自觉地意识到自己代表的是学校和CUBA联赛的形象,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

CUBA是大学生自己的联赛,为了唤起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组委会依托承办院校,积极发动大学生参与联赛的各项工作,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深化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大学生对运动的热爱和锻炼身体的习惯以及组织、沟通、社会交往等各种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正因如此,CUBA被视为在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生动课堂。

最大亮点——文化

如果说NBA、CBA是以高水平的竞技吸引球迷,那么CUBA则是以浓郁的文化气息赢得观众。四射的球员、狂而不乱的球迷、寓意深刻的标语口号、别具一格的剪网仪式、创意百出的招贴海报、特色鲜明的文艺活动等等,让每一个身临其中的人都能体会到CUBA着力营造的“中国篮球新感觉”。

(1)推广“文化篮球”和“篮球文化”理念

CUBA提出,篮球是智者的运动,优秀的篮球运动员首先要有一颗聪明的头脑,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有足够的球场经验积累,就一定能演绎“智慧篮球”的魅力。同时,篮球文化本质上又是一种帮助青少年完善人格的特殊文化,通过参与篮球运动,不仅可以强健体魄,还可以培养一个人的领导能力、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纪律观念、竞争意识、自信心等。“文化篮球”和“篮球文化”,构成了CUBA的文化内核。从1998年开始,CUBA组委会利用各种渠道,以媒体报道、座谈会、报告会、CUBA文化沙龙等形式,在高校和社会上广泛传播篮球文化理念,深化了公众对篮球运动和CUBA联赛的认识。

(2)展示院校风、活跃校园文化

CUBA联赛的文化品位不仅仅体现在她的主体是一个高素质群体,更在于她把原汁原味的篮球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熔为一炉,真正做到了“篮球搭台,文化唱戏”。联赛每到一地,都要利用开幕式、闭幕式及比赛间隙推出承办院校最具特色的文体节目,在活跃现场氛围、调动观众积极性的同时,以赛事为平台,充分展示院校风。同时,各承办院校也紧密结合赛事,在校园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篮球文化活动,宣传CUBA,烘托大赛气氛,如“迎CUBA文艺汇演”、“CUBA知识竞赛”、“CUBA形象使者大赛”、“迎CUBA时装展示晚会”、“CUBA啦啦操大赛”、“CUBA摄影大赛”等等。使CUBA联赛的影响远远超越了篮球比赛本身。可以说,CUBA所到之处,不仅把校园篮球运动推向高潮,也为校园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校园文化建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市场策略——品牌

重视联赛自身的品牌建设,是CUBA在赛事推广和市场开发活动中始终坚持的一个核心理念,早在创立之初,面对无赛不冠名的体育市场,CUBA率先提出永不冠名,不同烟草、白酒厂商结盟,在最需要资金注入的阶段,给自己设置了两大障碍,目的就是要保持CUBA品牌的独立、健康、纯洁。做服装生意起家的张宁飞经常用一个例子来反证品牌的重要性——“中国是世界第一纺织品生产大国,但全世界认可的服装名牌没有一个在中国。不注重品牌的结果是中国服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不是甘居下游,就是沦为附庸。”在2002年12月首届国际篮球产业论坛上,张宁飞再次阐述了CUBA永不冠名的品牌策略,其“淡化商业色彩、突出文化底蕴”的品牌理念得到了国际篮联秘书长帕特里克*鲍曼的高度评价。在推广方面,CUBA坚持以形成品牌文化为理念,引入VI系统,设计了专门的会标、会徽、会歌、会旗、口号、吉祥物。在市场开发方面,CUBA以建立良性的产业化运作机制为目标,重视品牌无形资产的积累,积极通过多种渠道融资,不断增强联赛自我发展能力。

正是因为CUBA对自身品牌的珍视,很多同样珍视自身品牌的企业才对其青睐有加,在推行联赛的十五年中,先后有20几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出资赞助CUBA联赛,这些企业都把CUBA视为传播企业文化、树立和提升自身品牌的平台,品牌成为双方的共同语言。

谁投进NBA历史上第一球?

篮球赛事建立其无形资产的方法:

1、营造公平、和谐的合作平台,力争实现双赢竞技体育赛事无形资产具有稀缺性和价格的不确定性,因而作为竞技体育赛事无形资产的持有者,要找到一个优质稳定的赞助企业,就必须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并不断提高服务品质,以服务促效益。

2、通过高品质的服务强化与企业的联姻,引导企业充分认识竞技体育赛事无形资产价值,从而达到竞技体育赛事无形资产持有者与企业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态势,这样才能有利于提升体育赛事无形资产价值。

3、开发篮球俱乐部自己的品牌。由于各篮球俱乐部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无以伦比的垄断性,其品牌优势不言而喻。

4、篮球俱乐部对球星的开发。在篮球产业中,对篮球明星无形资产的开发是一块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蛋糕,而且丰富。在篮球明星无形资产的开发进行努力,是俱乐部一支保持较高的上座率,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例如姚明,其身价已达数亿美元。据了解,CBA近几十名球员签约各种运动品牌,各篮球俱乐部同时也推出篮球明星卡、篮球博克、球星与球迷互动等等。

5、广告与电视转播的开发。篮球市场运行良好,职业篮球联赛的组织者和俱乐部的经营者,在开发电视转播和广告等无形资产的开发上能取得效益。

如何经营CBA俱乐部

(一)篮球的原始社会

NBA将1996-19赛季称为"金赛季",标志着这一世界上最为成功的职业体育联盟已经走过了五十年的风雨历程。如今,NBA已经远远超出了体育竞赛本身的范畴,从知名度和经营收入这两个方面看,历史最短的NBA在美国的篮球、棒球、冰球和橄榄球这四大职业体育组织中已经荣登榜首。NBA的出现和发展是篮球运动前五十年积累和沉淀的必然产物。因此在NBA五十年的历程中,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篮球运动前五十年的历史,通过篮球运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变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NBA的历史脉胳。1891年12月,奈史密斯博士在美国麻省的春田学院发明了篮球这一后来风靡了整个世界的体育项目。奈史密斯的初衷是为学生们找一个冬季室内体育锻炼的方式。这也是该校校长布置给他的一项任务。他将两个装桃子的木筐钉在学校体育馆的两端墙面上,并将班上18个学生分成两队,按照每队将一个临时代用的足球投进木筐里的次数分胜负。篮球这项运动就此正式诞生了。篮球迅速风靡了美国各地,当时的比赛都是性的,没人能够想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NBA已经把篮球变成一项年产值40亿美元的巨大产业。1898年,美国新泽西州特伦顿的一支球队用25美元租用了当地一家礼堂比赛并向观众售票。在赛后的分红中,队长库伯组织比赛有功,首先领到了1美元。然后每个队员都分到了15美元。这场"有偿篮球赛"被不列颠大百科全书认定为第一场"职业篮球赛",而库伯则成为第一个从篮球比赛中得到收入的"职业选手"。这场比赛的真正贡献在于发现并实现了篮球的市场价值。25美元里包含着一个投资与收益的关系。当时在礼堂里比赛的双方队员人数已经无从考察,如每队至少有五名队员(这是比赛一方最少的人数)。那么双方共有10名队员,每名队员得到15美元,全部收入就是150美元,加上队长库伯的1美元奖金,25美元的投资带来了151美元的收入。99年之后,151美元已经发展到了40多亿美元。NBA运用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和当年库伯租借礼堂的想法是一样的。特伦顿比赛之后,"有偿比赛"在全美迅速展开。为了保护参加"有偿比赛"选手的利益,1898年各地的球队成立了第一个职业篮球组织--"国家联盟"(NL)。由于各球队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相差甚远,加上没有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和规则,NL仅仅经过三四个赛季便名存实亡了,其竞技水平和经营水平都很低下。NL成立之后,美国又出现了许多类似的职业篮球组织,但都如过眼烟云,自生自灭。30年代,NL在一些中小城市中复苏,进行一些规模不大的联赛。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推广促销,篮球的影响力始终没有形成。美国人当时最热衷的体育项目依然是棒球、美式橄榄球和冰球。

(二)NBA的前身--BAA

NBA是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的缩写,翻译成中文是"国家篮球协会"。但是在1946年6月6日NBA成立的时候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BAA--全美篮球协会(Basketball Association of America),是由十一家冰球馆和体育馆的老板们共同发起成立的。他们成立一个职业篮球联盟,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让体育馆在冰球比赛以外的时候不至于空闲冷场。因为当时二战刚刚结束,人们要从战争的紧张气氛中放松下来,和体育成为当时人们新的消费热点。这些体育馆的老板们对于经营体育市场都是行家里手。当时最好的职业篮球联盟是成立于1937年的"国家篮球联盟"NBL(National Basketball League)。但是,这些冰球队的老板们对市场分析之后认为,NBL的球队多是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而且多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因此它只是一个地区性的联盟。而他们新建的BAA篮球联盟首先是一个全国范围的篮球组织的概念,同时明确提出一定要在当时的大城市内建立当地有名的球队。BAA成立时一共有11支球队。分别是纽约尼克斯队、波士顿凯尔特人队、芝加哥牡鹿队、克利夫兰叛逆者队、底特律猎鹰队、费城武士队、匹兹保铁人队、普罗维登斯蒸汽机队、圣路易斯轰炸机队、多伦多爱斯基摩人队和华盛顿国会队。BAA的诞生和当时其他大大小小的篮球联盟有三个明显不同特点。其一,所有十一支球队的老板都有自己的体育馆,这样球队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经营领地。一直到现在这都是NBA扩军的重要条件之一。1994年NBA接收多伦多猛兽和温哥华棕熊两支加拿大球队加盟时,条件之一就是两支球队都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有两万个席位的体育馆。其二,BAA的队员都是刚刚大学毕业的篮球选手,因为当时用主客场制度的大学业余联赛已经非常成功,是美国人心目中最好的篮球联赛。其三,BAA联赛开始就借鉴了当时冰球联赛的赛程安排办法,把球队现分成东、西部两个联盟,然后再按地理位置分成若干赛区。在常规赛季中,每个联盟内部的球队要打两个主客场,和另一联盟的球队要打一个主客场。最后按成绩好坏排出进入季后赛的名次,只有进入季后赛的球队才有希望夺得总冠军。BAA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波士顿花园体育馆的老板沃尔特·阿·布朗是BAA的理论奠基人。他根据职业篮球运动发展始终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职业篮球概念。新概念中首先提出球队的拥有者必须具有一定规模资产。职业篮球必须有雄厚的财力支援,特别是在联赛初创的清贫时期。只有高收入保证运动员全身心地投入训练和比赛,不为生计所困,才能保证联赛的高水平,才能吸引观众,发展市场。一名选手只能为一家俱乐部效力并要签订严格的合同。联赛还要建立选手储备制,以备现役选手受伤或者因故无法比赛时,球队的整体实力不受损失。阿·布朗和BAA的贡献在于将巨额资金和法律制约引入职业篮球,为日后的NBA的发展奠定了高薪制和合同制这两大基石。随着NBA的发展壮大,联盟进一步完善了新秀选拔,以保证实力最弱的球队每年都能从大学生中得到最好的年轻队员,从而保证各队实力的接近和平衡。为了限制财力雄厚的球队用"银弹"策略垄断优秀球员,NBA还规定了每支球队的薪金总上限。另外在比赛的规则方面,NBA也不同于一般的业余篮球,为了使比赛更为精彩好看,NBA把一场比赛分成4节,每节12分钟;只允许打盯人防守,不允许区域联防;一方得球后必须在24秒钟之内投篮。这些独特的限制手段和比赛规则,使NBA联赛的竞争性和观赏性得到了高度的统一。经过4个月的筹划和组建,1946年11月1日,BAA 的第一场比赛终于在加拿大的多伦多拉开战幕。对垒的双方是多伦多爱斯基摩人队和纽约尼克斯队。1996年的11月1日,NBA为了纪念自己的五十周年大庆,特地安排纽约尼克斯队和多伦多猛兽队,穿上当年那两支球队的球衣进行了NBA五十周年金赛季的开幕战。值得一提的是,纽约尼克斯队还是当年那支尼克斯队(尼克斯是尼克尔博克斯的缩写)。如今NBA29支球队中,只有纽约尼克斯队和波士顿凯尔特人队是当年的十一支始祖球队,而多伦多猛兽的"祖先"爱斯基摩人队仅仅经过一个赛季便退出了BAA,并就地解散。

(三)从BAA到NBA

职业篮球在初创阶段常常面临着生存问题。BAA联赛第一个赛季之后,一共有四支球队解散。除了多伦多爱斯基摩人之外,还有底特律猎鹰队、匹斯堡铁人队和克利夫兰叛逆者队。当初创业的11支球队还剩下7支。为了使联赛继续下去,BAA从当时的另一职业联盟--美国篮球联盟NBL中拉来了巴尔的摩的一支球队,同时不得不将比赛的规模缩小,由原来一个赛季的60场比赛减少到48场比赛。并不是BAA的思路不对。他们为了使得联赛好看,特别请专家考察了当时已经非常成功的大学篮球主客场赛制并决定按大学篮球的规则比赛。BAA队员也主要以大学毕业的选手为主。但是BAA在大学篮球规则的基础上也作了许多改造,比如一场比赛打48分钟而不是40分钟,并规定不能打联防,只能打盯入;由于比赛多出了八分钟,因此队员犯规次数由五次增加到六次。BAA关于占领大都市的策略也是正确的。但是在第一个赛季里,"大都市"战略并没有显示出今天这样的效果。当时纽约被称为美国篮球运动的"麦加圣地",这里著名的麦迪逊广场花园体育馆内举行大学生比赛时总是人山人海,而BAA的比赛却很少能坐满观众。BAA的大多数比赛被安排在一个只有五千个座位的小体育馆举行。BAA的职业篮球概念的优、缺点在第一个赛季中便暴露得非常明显。其长处是11位体育馆的老板们在如何经营和推销方面都是行家里手,其整个的立意和眼光也超过以往任何篮球推广商。但是BAA的老板们对于如何让篮球比赛保持在高水平上却是外行,而这一点正是老牌职业联盟,如NBL的优势。他们拥有当时水平最高的职业选手,并懂得如何训练和培养运动员,懂得如何吸引观众。所以,当时美国篮球的处于一种分裂状态--有财力和魄力的老板们和有才华和有名气的职业球员们没有能够真正地结合在一起。

(四)普多洛夫改天换地

BAA的头两个赛季亏损严重。在第一个赛季失去4支球队并将联赛的规模由60场减少到48场后,BAA门票收入锐减,比赛减少之后也影响了联盟扩充新的球队。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BAA总裁普多洛夫决定将NBL的明星球员乔治·迈肯挖过来。因为这位身高2米08的巨人是当时篮球场上的"摇钱树"。 普多洛夫1890年8月生于俄国,自幼随父母移民美国。这位耶鲁大学毕业的律师精明过人,十分善于谈判和解决棘手的疑难问题。虽然他对篮球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家庭和冰球界联系密切,他本人就是当时的美国冰球协会。所以冰球队老板们自然让这位他们最信赖的朋友来为他们经营新的篮球联盟。事实上,正是身材矮小的普多洛夫的果断和远见,使得NBA由艰难的创业时期走上了稳步发展的坦途。 争取迈肯的努力在实施过程中变成了一项更为庞大的扩军。精于外交的普多洛夫说服了有关各方,将迈肯以及他所在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队和韦恩堡活塞队、罗切斯特队、印第安那波利斯步行者队共四支球队,从NBL"策反"到了BAA。结果在1948~1949赛季中,迈肯所在的湖人队击败了华盛顿国会队,夺得这一赛季BAA总冠军。由于有了四支NBL球队的加盟,BAA的联赛又增加到了12支球队。 在随后的1949~1950赛季中,NBL剩下的6支球队又全部加盟BAA。而BAA的始创球队之一普罗维登斯蒸汽机队却宣布解散。 在BAA吞并了NBL之后,为了避免可能由此引起的法律上的麻烦,BAA正式改名称为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NBA。合并后的联盟其赛制、规则和领导层都是原来BAA的继续,普多洛夫继续担任NBA的总裁。1949~1950赛季开始,NBA的17支球队分成了3个赛区,开始了美国职业篮球新的发展历程。

(五)NBA和ABA的竞争

BAA和NBL合并之后,职业篮球并没有就此蒸蒸日上,从1949年到1966年的近20年间,NBA的发展十分缓慢。进入60年代后,虽然NBA中出现了张伯伦和拉赛尔两位超级巨星,但是从整体的观赏性和球迷的热情来看,NBA职业篮球在市场竞争中远不如职业棒球和职业橄榄球。1966年,NBA仅剩10支球队,大多数比赛平淡无奇,场上观众冷冷清清。队员的平均工资为一万美金,队员们必须自己掏钱鞋,整个赛季也没有几场比赛通过电视向全国转播。NBA在困境中挣扎。1967年2月2日,美国又一个职业篮球联盟--ABA(美国篮球协会American Basketball Association)在纽约宣布成立。由此,这两大职业篮球组织开始了整整9年的竞争。 "我知道NBA处境不妙。"ABA主要创始人之一丹尼斯·摩菲这样回忆ABA诞生前后的美国体育市场。"所以我们当时并不想成立一个篮球联盟。我们当时最想做的是再成立一个美式橄榄联盟。" 摩菲那时手里的钱并不多,但是他认识一些有钱的人。在60年代中期,摩菲已经找到好几家投资商,他们都准备将自己的金钱投入到职业体育的市场中。但是在他们之前,有人已经成立了一个全美橄榄球协会AFL,加上原来老牌的国家橄榄球联盟NFL,这样一来摩菲不得不改变创建第三个橄榄球联盟的想法。摩菲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我们不想在棒球界另立门户,于是只剩下篮球和冰球两种选择。我对篮球还略知一二,所以我们就决定再办一个新的职业篮球联盟。"1967年2月2日,摩菲和几个投资商在纽约卡利乐饭店开了三天会之后,ABA便正式宣布成立。为了增加联盟的知名度,ABA特地聘请了20年前NBA著名中锋"巨人"乔治·迈肯为总裁。但是这丝毫不能改变ABA的诞生和NBA的诞生从根本上的大相径庭:既没有可行性调查,也没有市场评估,更没有实力雄厚的合作者和赞助商。ABA的出现有点像一群孩子们兴致所至的游戏:"咱们到车库里去表演节目吧!咱们卖票吧!可能有人会进来看咱们演出的!"正是ABA成立时的这种随意性和性,使得NBA官员从一开始就没有将这个竞争对手放在眼里。因为当时美国水平最高的职业球员都在NBA中打球,而且在球迷心目中似乎只有NBA才是正统和最高水平的篮球。当时NBA对ABA的态度是不屑一顾:"连NBA的比赛都没有观众,谁会去看ABA的比赛?即使ABA聘用迈肯当总裁也不足为忧。如果他们能让迈肯上场打球,那倒是让人最担心的事情。"而43岁的迈肯已经不是20年前一个主宰比赛的英雄了。他的职业是一名律师,还是明尼阿波利斯市一个旅行社的老板。NBA的官员们坚信没有一个球迷会花哪怕一毛钱去看ABA总裁如何上班。

(六)立异标新三色球

迈肯虽然不能上场打球了,但是他对篮球的独特感受别人依然无法企及。这位身高2米08的中锋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当时为棕色的篮球改为红、白、蓝三色。他甚至把坚持使用三色篮球作为他担任ABA总裁的条件。"棕色的篮球在电视(当时多为黑白电视)上根本看不清楚,你坐在球场二楼的包厢里面也常常看不清楚球在哪里,我要为我们的新联盟找到一个醒目的标志。既然我们叫美国篮球协会,美国的颜色就是红白蓝三色,所以我们一定要用红白蓝三色球。"迈肯坚持他的革新,而ABA当时正需要像迈肯的名人效应,所以用了三色球作为自己正式的比赛用球。但是三色球马上遭到了NBA的嘲笑。NBA资深教练阿里克谢·汉钮莫甚至说:"这玩艺儿像是海豹鼻子上顶着玩的那种东西。这是篮球联盟还是马戏团?"当时ABA成立时的十一支球队中确实有一些队名听上去像是马戏团,比如说达拉斯小榭树林队。而该队在1967年ABA第一次选秀中更闹出一桩笑话:为了节省路费,该队老板带着主教练给他开的一份选秀名单只身上了路,结果他按名单的先后顺序选的前五名球员中有四名庸才!因为教练定的名单是按队员姓名的英文顺序排列,和能力水平无关。五人中只有帕特·赖利是当时大学好手,但是这位日后成为NBA一代名教头的青年当时也被NBA的圣地亚哥火箭队选中,根本就没有到ABA打过一场球。迈肯上任后的第二个改革是向所有打篮球的人敞开联赛的大门,特别是那些大学尚未毕业的好手。这给NBA造成了很大压力。因为当时NBA规定,只有在进入大学后满四年的队员,才有资格加入NBA联赛;另外一些球技出色但是名声不好而被NBA拒绝的球员如克尼·哈金斯、罗杰·布朗等人也受到ABA的欢迎。结果哈金斯在1969年带领匹斯堡管道队夺得ABA总冠军,同年又跳槽到了NBA的凤凰城太阳队。为了增加比赛的精彩程度,ABA还用了三分球规则和全明星赛中的扣篮大赛。当时的ABA比赛特点是快攻多、传球多,可以投三分还可以用各种方式扣篮,只要你能做得出来的动作,你可以尽情发挥。ABA的三色球也立刻风靡美国,几乎成了六七十年代最时髦的大众体育用品,全国无数工厂都在制造三色球,但是由于没有进行专利保护和进行市场开发,ABA没有从迈肯提出的三色球中挣到一分钱。而经济上的不景气,正是ABA九年之后被NBA吞并的重要原因之一。

(七)从大学到法庭

迈肯的ABA广招大学学生,这让NBA备感忧虑。不久两个联盟之间爆发了一系列争夺大学球员和双方球员互相跳槽引起的法律官司。NBA中以成熟球员居多,年轻选手来到这里要先坐几年冷板凳,而ABA是一个新建联赛,大学生来到这里马上就可以上场当主力。为了争夺人才,两个联盟开始互相抬高合同金额,球员们第一次发现,成为自由人之后,没准可以得到一份更为客观的合同。第一位大学没有上完便加入ABA的球员是底特律大学的海伍德。1969年19岁的海伍德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便弃学加盟了丹佛火箭队。结果美国大学联赛NCAA和NBA联合将海伍德告到法庭。但是审理的结果却是出人意料,法官认为,运动员必须在大学中度过四年之后才能参加职业篮球选秀的规定的法律条文中找不到依据,海伍德可以参加ABA的比赛。这一审判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虽然NBA在败诉后还是鼓励大学生入学四年之后再转为职业球员,但是27年后的今天,几乎80%的NBA新人都是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更有甚者,1996年的选秀中竟然有创纪录的五名高中毕业生直接进入了NBA。NBA和ABA之间的第一宗跳槽官司发生在白人球星里克·巴里身上。他的岳父也是他的大学教练布鲁斯·黑勒,当时在ABA的奥克兰橡树队任主教练,巴里则是NBA旧金山武士队的主力前锋。1967年,在ABA成立的第一个赛季,老丈人鼓动女婿巴里从武士队跳槽来到了橡树队,NBA追踪告状,法院一时难以判决,结果巴里在ABA的第一个赛季只能坐在场边给老丈人当观众。但是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当第二年巴里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在ABA打球的时候,他的老丈人却被橡树队解雇了,新教练不是别人,正是一年前还嘲笑红白蓝三色球"是海豹才玩的玩艺儿"的NBA的名教头阿里克谢·汉钮莫!不过汉钮莫毕竟指挥有方,上任的第一个赛季便带领橡树队夺得1969年ABA的总冠军。巴里在ABA打了四个赛季之后,又于12年重返NBA,加盟金州勇士队。15年,巴里为勇士队夺得了NBA的总冠军。巴里除了为ABA和NBA各留下一座奖杯之外,他还给今天的NBA留下了两名"虎子":老大乔恩在亚特兰大鹰队当后卫,老二布伦特在洛杉矶快艇队也打后卫,1996年NBA扣篮大赛的冠军就是此子,这位和他爹一样精瘦的白人小伙子是继"J博士"欧文和"飞人"乔丹之后,第三个能从罚球线起跳扣篮的人。

--------------------------------------------------------------------------------

体育能否成为一种产业,如何从理论上来鉴定体育产业,在前几年还曾经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特别是如何理解和处理好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关系,现在仍然有不同的见解。但现在人们不再去争论这些问题,因为大家在发展产业这个问题上,基本达成了共识:体育产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体育社会化、产业化是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特别是体育要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已经被中国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大在文件上予以确认了。朱总理也曾在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关于体育消费的问题。当体育产业发展方向已经明确的时候,我们又看到了一场似曾见过的争论。教育界也在争论这个问题,而且是在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范围中进行的。争论的焦点与体育有点类似,相信大家都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种说法是:教育是一种产业,教育可以搞产业,而且教育是大产业,是朝阳产业,是永不衰落的产业,是非常广阔的消费领域和投资领域。而另一种说法是:教育不是产业,不能搞产业化,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是提高人的素质的高尚事业,不能以盈利为目的,不能以金钱为重心。我想,这个问题的争论结果应该与我们体育产业争论的结论是差不多的。所以我觉得我们体育产业走在前面了,大家可能看到这一点了,我想无论是文化还是教育,势必都要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因为改革事实摆在我们面前,不论是文化、体育,还是教育,不可能统包、全揽。而且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整个国民经济市场化的程度会越来越高。这个市场化肯定会进入教育领域。从今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经费来看,增加幅度有26%多,这个幅度还是较大的。但是和教育的需求差距还是很大,所以我认为教育势必要走社会化、产业化的路,教育从市场得到的经费份额会越来越大。

下面分三个题目向大家介绍一下。一是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二是体育发展的一些问题;三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景和思考。

我国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产业的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产业的质量也有所改善,产业的效益也明显增高。体育产业的整体规模和其他产业相比较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经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门类。1995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了1995-2010年的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纲要指出体育产业发展的目标是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建成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纲要规定的具体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基本上形成以主体产业为基础,多业并举,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现在正处于世纪之交,我认为纲要所规定的近期目标已基本上实现,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以本体市场为主体的体育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已趋清晰。

第二,体育产业开发的领域不断扩展,体育产业的质量和产业效益逐步提高。

第三,社会投资办产业的形式发展很快,涌现了一大批符合现代体育制度的体育俱乐部、体育企业或企业集团。

第四,确立和形成了保证体育事业发展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产业化筹资机制。

第一方面,以本体市场为主体的体育市场已初具规模,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已趋清晰。按照市场经济的理论,市场是连接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中心环节。体育产品虽然是以精神和服务产品为主的产品,但也要遵循这一规则。因此,体育产业的发展要以体育市场的发展为前提。在很大程度上,体育市场的发展与繁荣决定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与繁荣。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当是门类齐全、层次有序、结构合理的组织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现在体育市场逐步由过去的零星单一、主次不清,向本体为主、层次分明、全面发展推进。目前,基本框架已趋清晰。基本包括竞赛表演市场、健身市场、技术培训与咨询市场,体育无形资产市场、体育旅游市场。

竞赛表演市场:广大群众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奠定了竞赛市场的基础,同时,我国竞赛制度的改革--主客场赛制和俱乐部的实行推动了竞赛表演市场的发展,并形成了相当规模、相当稳定的观众和球迷群体,竞赛表演市场也在逐步扩大。足球是我国最早步入市场的项目,1998年足球甲A联赛平均每场观众人数为2.13万,门票总收入1亿多元。甲B联赛平均每场观众人数也达到了1.37万。整个甲级联赛总计580多万观众。按保守估计,甲A俱乐部的市场收入平均达到2500万元。谈到足球,大家可能认为男足今年没有冲出亚洲,而且在国内联赛中还有很多球,伤了球迷的心。但从另一方面看,足球的魅力也是实实在在的,虽然没有冲出去,但是国内球迷群体、足球市场还是比较稳定。篮球市场比足球市场起步较晚,但是最近几年的运作还是比较成功的,而且篮球市场的培养更加注重完善竞赛办法,营造赛场气氛。如,每场比赛分成四节,增加表演以吸引球迷和观众。98赛季篮球甲A联赛进行了172场比赛,一个赛季现场观众总人数为67万多人,平均每场3700多人,绝大多数赛区上座率在75%以上。赛季门票总收入也达到了410多万元。目前我国篮球人口有两亿多,占全国总人口的19%。可见,篮球竞赛市场的发展潜力还很大。排球联赛市场经过三年多的培育,联赛整体形象、办赛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98赛季经营收入达到了1200万元。除了刚才讲的三大球类竞赛市场之外,其他方面如乒乓球的"CCTV"乒乓球擂台赛、保龄球擂台赛也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健身市场:健身市场是体育市场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体育市场的主体市场,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性的消费市场。是随着国民经济实力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收入的增加,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消费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恩格尔系数也由18年的57.4%下降到目前的46.4%,人民群众消费水平的提高为体育健身消费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多层次多项类多形式的需求,为健身市场提供了无限空间。从最近体育场馆的资料调查看,体育场馆90%的消费者一次平均花费 50元到 100元左右。在开展全民健身比较好的城市中,上海有43.7%的市民每月的体育消费(包括健身,购买体育服装等支出)达到了100元以上。而根据北京石景山体育馆提供的资料,一个羽毛球馆周末日流入资金平均为一万元左右。由于群众健身消费的增加,促使了体育场馆的全面开放,既满足了锻炼消费的需求,同时又激励了社会,个体,企业投资兴建体育场所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市场机制。在许多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统计体育事业的产值时,把体育用品市场的产值都计算在内,因为体育用品的消费市场是以体育的各类人群对体育消费为前提,同时体育用品生产的标准、规格和实用功能,又是以体育项目的要求作为基点的。因此体育用品市场是体育市场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表明,全国居民用于体育用品的支出(除日常消费之外)占重要消费支出的第六位,第一位是子女的教育,第二位是家用电器,第三位是住房,第四位是书报,第五位是高档服装,之后是体育用品消费,家庭用于体育用品的支出平均在2000元左右。国家体育总局借鉴国际上发展和规范体育用品市场的经验和做法,从1993年起,每年举行体育用品博览会,至今已举办了七届。应该说每届都比上一届跨了一个台阶,博览会已经成为连接生产、沟通用户的桥梁纽带,成为展示成果,导向生产、技术交流的重要舞台。去年的福州体育博览会有460多个企业参加,展位数达到了1998个,实际上已经超过了2000个,比1993年的第一届博览会增长了37倍。今年10月,在成都的体育用品博览会,展位有2100多个,500多家企业参展。它也是展示名牌的展示会,而在1993年以前,它还只是叫做器材供应会议,形式也只局限于边展边销售。今年的博览会在几个重要环节上也具有了鲜明的特色,一个是展位的形式向国际化迈进,一个是突出科技特色。而且服装器材设计上很有特色。现在我们就接到8个大城市的2001年博览会申报的信息。北京承办2001年世界大会,也要申办2001年中国体育博览会。广东承办2001年九运会,也要申办中国体育博览会,而上海也加入了竞争申办的行列。大家都能感到体育博览会不但会带动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也带动了地方产业的发展。2000年的体育博览会将由长沙承办,原因是长沙将举办第五届城市运动会。由于体育博览会的成功,促进了我国体育用品的发展,我国的体育用品企业,特别是生产健身器材、运动服装、运动鞋帽的企业,在产品的质量、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等综合实力上已经取得了飞跃。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体育用品生产值19年达到38.6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了16.6%。体育用品企业是在良好的体育环境下和体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长起来的,数量也由解放前的几家发展到现在的几千家。

体育**市场:批准的**只有两家,一个是体育**,一个是**。国家体育总局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使体育**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市场越来越大。到今年为止,体育**已经发行了100个亿。公益金全部用于全民健身和奥运争光的开支。目前体育**已经发展成为体育产业的支柱之一。

第二方面,体育产业开发的领域不断拓展,体育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在不断提高,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对发挥着配置作用,所以许多体育资产和显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这些年来我们在开发产业领域方面,从两方面进行,一为有形资产的经营,二是无形资产的开发。有形资产的经营主要为非经营资产转经营资产。体育部门和体育事业单位在保证事业任务和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政策和法规将闲置的土地、房屋、设施和设备等行政事业性资产由非经营性使用转为经营性使用,并获得一定利益和收益,这种非经营转为经营是正当的,在当前是必要的。据了解,在当前体育系统中,存在着这种相当普遍、相当规模的活动。其经营形式是三种:一种是出租形式,一种是内部经营,另一种是对外投资。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出租出借为主,因为这种形式操作比较简便,经营收益也比较直接,但是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弊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法规的健全和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观念大大增强。目前,非转经的形式大都是合资和股份制,从立项到可行性分析,从评估到签定协议都比较规范.应该说近几年体育的非转经在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转变。第二为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体育无形资产指不具备实物形式但能为体育部门和体育组织使用,具有使用价值并带来经济效益的无形资产和。近几年来,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经营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个为体育比赛、活动和体育组织冠名权的开发;第二个为体育比赛、组织的标志、专利以及使用权的开发;第三个为体育赛事转播权的转让;第四个为体育组织和运动员名誉肖像权的投资经营和广告活动。

在体育比赛和职业俱乐部赛事冠名权开发方面,有关项目的协会取得很大成绩。1998年维达杯全国排球联赛的冠名权收入是800万元。中国篮协将男篮甲A联赛冠名权和推广权及75%的广告场地权整体转让给国际管理集团,每年收入300多万美元。而冠名权的收入则是俱乐部的主要收入,在男篮甲A俱乐部中,北京奥神的冠名权收入就达到了600万元,全国12家甲A俱乐部冠名权收入达到4600万元,平均每家达到380多万元。全国甲B俱乐部冠名权转让收入达到1835万元,其中,最高的深圳润讯达到600万元。各排球俱乐部冠名权转让收入在100到500多万元不等。足球甲A,俱乐部除冠名权收入之外,还进一步开发城市和球队的冠名权。而每逢国际大赛,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代表称号和标志的特许使用权等方面获得的收入也是很可观的,1998年第13届亚运会有30家中外企业购买了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标志称号和特许使用权,赞助款物达到3800万元,其中资金有2300多万元。格威特公司以900万元夺得了唯一指定领奖装备的称号。而体育赛事的电视转播权,无论从市场经济法则讲还是根据国际惯例讲,理应属于赛事主办者,在国外,体育赛事的转播权转让收入也是一项很大的收入。我国电视转播权的市场机制有一定进展,但是还不规范,关系没有理顺。

第三方面,社会投资办产业的态势发展很快,涌现了一大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多种所有制的体育俱乐部,体育企业和企业集团。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体育消费需求迅速扩张。许多健身性很强,受大众喜欢的体育项目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近几年来,一大批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体育经营企业如春朝涌动,迅速涌起。除了上面讲的一些名牌企业去兴办足球、排球和篮球甲A甲B俱乐部外,更多的中小型企业把投资的热点放在了群众参与性的消费市场上,如健身健美、保龄球、台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等项目。特别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型体育经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根据上海提供的资料,1996年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海内外各界对保龄球一个项目的经营投资就达到10亿元,室内溜冰场的投资达到2亿元。19年广东省全省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专门性体育经营企业达1700多家。深圳市体育企业就有160多家。19年营业额达5亿元。北京市1998年体育经营场所已达5000家,年营业额6亿多元,上缴税金7800多万元。在中部地区的湖北省和安徽省体育经营场所都已达到3000家。

1996年中国第一家带有体育产业性的股份有限公司--北方五环股份有限公司在长春成立,10月份其股票在深交所上市发行,该公司经营建设的长春体育馆已投入使用并为九冬会开闭幕式和比赛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受到了好评。1998年3月,中国体育产业最大的股份制企业--中国体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3月27日在上海证卷挂牌上市,公司注册资本1.8亿元,净资产4.5亿元。该公司以大型体育健身设施开发建设和经营,各种赛事承办,体育广告,体育旅游、保险代理等为主线,进行体育产业综合开发和经营。中体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国家体育总局向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实现资产优化组合,调整企业产业经营方向迈出了战略性的一步。

第四方面,确立和形成了保证体育产业发展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产业化筹资机制。这是体育系统发展产业的主要目的。搞产业、市场是为了从市场得到更多的经费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目的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的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在的配置的方式上,不再是单一的主体,主要起宏观调控和主导作用。从目前国家发展的实际看,财政补助收入仍然是基本的,必不可少的,而且每年都有一定的增幅,但是,由于国家不可能统包全揽,所以要逐步建立公用支出体系,凡是进入市场的国家财政不再管,国家财政不再进入竞争领域。这样,体育产业和市场不断发展,体育经费也逐渐从市场获取。从这几年的实际情况看,经费的市场配置量越来越大,具体表现在经营收入、事业收入、其他收入、投资收入每年都在以较大幅度增长。从这几年来看,全国体育经费仅占国家财政支出的0.4%,19年增加到30.56%,这主要是因为八运会各个省加大了对体育经费的投入。而到了 1998年又大幅回落为0.4%,因为八运会一过,进入休整期。19年,全国体育经费拨款34亿元,非财政收入达到14.7亿元,非财政收入相当于财政补助收入的43.04%,这个比率从市场份额来说已经很大了,全国体育事业单位的平均经费自率平均为50-70 % 。1998年全国体育经费拨款38.5亿,非财政收入为19.l亿,非财政补助收入相当于财政收入的49.6%。这个比率从市场份额来说,1998年比19年又有提高。从国家体育总局资料来看,1993-1998年6年间体育事业单位非财政性收入达到13.6亿元,体育事业单位产业性创收收入以每年42.77%的增幅增加,而全国财政补助收入增幅为12-13%。体育系统大力推行社会化,产业化,大力开拓体育市场,就今年来说,非财政性收入平均增幅为42.77%,说明没有市场,没有产业开发,仅中国财政每年12-13%的增幅是远不能满足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的,因此必须确立和保证体育事业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产业化筹资机制。这是从以上四个方面讲了体育产业发展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