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体育课程目标

2.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有哪些

3.体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精选4篇)

4.大学足球体育课总结和感想

5.适合一年级的校本课程

6.学校体育校本课算体育课课时不

体育运动类校本课_体育运动类校本课教学设计

关于体育课程类型如下:

一、理论课和实践课

理论课主要是通过讲授、讨论、演示的方式传授体育知识,有体育原理、运动技巧、营养知识、竞赛规则方面的内容。理论课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认知能力,为实践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实践课主要是通过身体练习和比赛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能。实践课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亲身参与各种运动项目,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二、单一课和综合课

单一课是指一节课只涉及一个教学任务的课程。这种课程针对某个特定的运动项目和技能进行深入的教学,有篮球、足球、游泳。单一课能够集中精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综合课是指一节课涉及多个教学任务的课程。这种课程有多种运动项目和技能的教学,有体育游戏、运动操。综合课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运动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室内课和室外课

室内课是指在室内进行的体育课程。这种课程通常在天气不佳和室内设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有羽毛球、乒乓球。室内课能够确保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室外课是指在室外进行的体育课程。这种课程涉及户外运动项目,有足球、篮球、跑步。室外课能够让学生接触自然环境,增强身体素质和适应能力。

四、线上课和线下课

线上课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的远程教育课程。这种课程要使用网络平台和其他数字化工具进行授课和学习,有通过网络视频进行动作示范、在线讨论。线上课能够突破地域限制,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体育知识。

线下课是指在实体学校和培训机构进行的面对面的体育课程。这种课程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集中学习,有在体育场馆、操场上进行的体育课。线下课能够提供真实的互动和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新体育课程目标

1、缺乏事前评估和情景分析;

2、方案编制缺乏依据,课程开发幅度过大;

3、校本课程管理不健全,领导不力;

4、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机制不完善,分工不明;

5、教师工作量过大,研究能力不强。

6、个人实施,力量单薄,思路狭窄、片面;

7、个别开发,方向单一,资源薄弱、局限。

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有哪些

幸福培育立·达少年体育学院新体育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通过学院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培养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和锻炼;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二、校本化关键成果

(一)运动参与

运动参与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本课程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在小学阶段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功。

运动参与目标:

1. 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

①课堂教学:开齐开足体育课,保证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 3-6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

②自主锻炼:以年级“体育作业+自主锻炼计划”的形式,达成每天锻炼一小时习惯养成目标,达成率100%。

③体育作业日抽样达成率95%,自主锻炼计划日抽样达成率90%。(通过班主任布置,学生视频打卡,各班体育委员检查统计以及信息化技术关注、检测完成情况)。

2. 体验成功与运动乐趣;

①春季田径运动会、秋季趣味运动会,保证参与率达到50%,其中10%给予一定奖励并颁发体育证章。

②成立“立·达”少年体育裁判委员会,组织“立·达健身好少年”评选,通过完成“立·达健身好少年”体育运动达标卡各个项目,兑换体育证章。一年级获得率不低于10%,二年级获得率不低于15%,三年级获得率不低于25%,四年级获得率不低于40%,五年级获得率不低于55%,六年级获得率不低于70%。

(二)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本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课程分目标的主要途径。在小学阶段,要注重各种基本动作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

运动技能目标:

1.学习运动知识;

2.掌握运动技能;

3.增强安全意识。

建构幸福培育立·达少年体育学院体育知能训练习得系统,一年级主修跆拳道,二年级主修足球,三年级主修荷球,四年级主修篮球。1—2年级学习花样跳绳,3—4年级学习传统武术,并作为学校体育课堂固定模式,形成具有培育特色的良性循环。系统建构覆盖面达到100%,品质项目达成率60%。

(三)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与营养状况、行为习惯和体育锻炼密切相关。本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能力,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小学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营养和行为习惯、安全与避险等对身体发育及健康的影响,发展体能。

身体健康目标:

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

2.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

3.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

4.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学生体质测试优秀率、良好率较2019年数据,分别提高2%以上,不及格率逐年下降。近视率、肥胖率在现有基础上不增长。建设完备的基础健康数据档案,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公开、公示学校基础健康数据,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本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及合作精神、公平竞争的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和与人交往的方法。体育教师要结合运动技术的教学和体能练习,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小学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

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

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

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课程分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各个目标主要通过身体练习的过程予以实现,不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

三、学院体育管理

(一)课程系统

1、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2、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包含课程目标、实施办法、评价任务。一年级跆拳道方案负责人张威,二年级足球方案负责人成烨,三年级荷球负责人张灿,四年级篮球段岩)。

学年内完成跆拳道、足球、荷球、篮球四门学校特色课程的校本化建设工作,有具体的成果呈现。逐步展开传统武术、啦啦操、花样跳绳等特色课程的建设工作。

(2) 课堂系统

1、提前候课。教师提前1分钟到岗。

2、备课到位,做到“不备课,不上课”。

3、教师必须使用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的确定做到三依据(课标、教材、学情)。

4、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5、规范体育课堂。体育老师要获得一节校级十大名片课以及一节区级以上优质课。

体育教师(含代课教师)对上述指标的达成率达到100%。

(3) 评价系统

以“健康第一”的为指导,促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健康的成长,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表现和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引导发展学生潜能,张扬个性。激励教师”不断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进新体育课程的建设。

鼓励学生积极上进,提高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发展能力,提高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习惯,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评价内容:

1、 开齐开足体育课,保证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 3-6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课程教学中心)

2、以年级“体育作业+自主锻炼计划”的形式,“每天锻炼一小时”习惯养成目标达成率100%。

体育作业日抽样达成率95%,自主锻炼计划日抽样达成率90%。(年级体育教师、年级主任、班主任)

3、 春季田径运动会、秋季趣味运动会,保证参与率达到50%,其中10%给予一定奖励和颁发体育证章。(少年体育学院)

4、 成立“立·达”裁判委员会,组织“立·达好少年”评选,通过完成“立·达好少年”体育运动达标卡各个项目,兑换体育证章。一年级获得率不低于10%,二年级获得率不低于15%,三年级获得率不低于25%,四年级获得率不低于40%,五年级获得率不低于55%,六年级获得率不低于70%。实现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少年体育学院)

5、 学生体质测试优秀率、良好率较2019年数据,分别提高2%以上,不及格率逐年下降。近视率、肥胖率在现有基础上不增长。建设完备的基础健康数据档案,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公开、公示学校基础健康数据,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6、 建构幸福培育立·达少年体育学院体育知能训练习得系统,一年级主修跆拳道,二年级主修足球,三年级主修荷球,四年级主修篮球。1—2年级学习花样跳绳,3—4年级学习传统武术,并作为学校体育课堂固定模式,形成具有培育特色的良性循环。系统建构覆盖面达到100%,品质项目达成率60%。

7、 学年内完成跆拳道、足球、荷球、篮球四门学校特色课程的校本化建设工作,有具体的成果呈现。逐步展开传统武术、啦啦操、花样跳绳等特色课程的建设工作。建构并实施学校层面的幸福培育体育班长培训课程,初步建构并实施年级层面的幸福培育体育小组长培训课程。

8、规范体育课堂,体育任课教师《三维生态课堂基本要求》达成率100%,学年内至少有一名教师获得学校十大名片课,至少有一名教师获得区级以上优质课奖励。

9、年级特色体育项目大课间集中展示率不低于80%(不少于4个年级完成特色体育项目大课间展示);不少于六个体育特色项目社团展演达到优秀水平。区级以上体育竞赛集体项目获奖数量不低于上学年,获奖质量有较大幅度提升。

10、阳光体育俱乐部实际展开项目不少于六个,至少有两个发展项目达到现有跆拳道运营标准及规模,传统武术项目完成引入。足球、篮球、荷球完成品质提升。

体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精选4篇)

大学会开设很多公共体育课供学生选择。基本的大类有常见的足球课、羽毛球课、篮球课、网球课、乒乓球课、健美操课、武术课、太极课等。

相比于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大学的这些体育课强度较小,目的是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让大学生对体育项目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体育考试也非常简单,大家不必担心。

就体育课的难易程度来看,大学生大多数会选择健美操,太极拳这类课,球类体育课选择的人数相对较少,但是不用担心选择的体育课太难而出现挂科,多数同学都会高分通过的。

总的来说,选择体育课还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使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大学足球体育课总结和感想

 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研读之后你有什么心得?一起交流分享一下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体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精选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体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

 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作为未来十年我国基础体育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出现备受关注。作为一名一线和体育教师,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习,我认为体育课有以下几个问题急待解决。

 第一,明确课堂运动负荷要求,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解决“不出汗”的体育课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未见根本好转”的问题。

 2022年版课标强调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每节课群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致的学习,以便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应不低于50%,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140-160次/分钟;不仅专门设置了体能学习内容,还提出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体能练习,以保证每节实践课具有足够的运动负荷,让学生获得充分的运动体验,真正改变“不出汗”的体育课现状,提高学生的运动效果,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根本性好转。

 第二,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抓手,建构“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真正“教会”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摒弃“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的“三无”体育课,解决“学生学了9年体育课,绝大多数学生未能掌握1项运动技能”和“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问题。

 2022年版课标强调结构化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学生侧重在应用的情境(如对抗练习、比赛或展示等)中学习知识与技能。提出在尊重不同水平学生的意愿和需求的基础上,3-6年级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中各选择至少1个运动项目,7-8年级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的四类中各选择1个运动项目,然后对每一个运动项目实施完整、系统的大单元教学,9年级让学生结合学校实际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练帮助学生在初中毕业时学会1-2项运动技能,并能够在比赛中得以运用。此外,2022年版课标强调采用游戏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不同数量、时间、形式、场景,以及个人与小组间的各种挑战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练、赛”环境中体验运动的乐趣,让学生爱上体育与健康课,能够真正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第三,重视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决“学生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问题。

 2022年版课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等多方面强调要帮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不仅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体能练习、“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等,帮助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终身健康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在学业质量中增加了与锻炼习惯有关的评价指标,如,水平四球类运动的学业质量中规定,“每学期通过现场或多种媒介观看不少于8次所学球类运动项目的比赛,并能够对某场高水平比赛做出分析与评价”,以及“每周运用所学球类运动技能进行3次(每次1小时左右)课外体育锻炼”等,并通过布置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和健康实践活动。

 新课标已经出台,但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是关键。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快速有序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要真正落实体育课程教学方案里面的具体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对体育课的要求高了,相应对我们体育老师的要求也在提高。对于我们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和培训,以便更好的理解新课标的相关内容和要求,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指导学生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将赛事活动举办得更加有趣……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篇二:体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品格,不仅可以让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体育课堂练习,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行为规范,这对于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意义。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品格是推动小学体育教学在教育改革道路发展中的必然趋势。

 创新性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体育精神宣传教育。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体育练习过程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与培养,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合理地借助信息技术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宣传教育,让学生在丰富体育教学资源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意识品质。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中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展示我国优秀运动员的风姿,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国家运动员身上的体育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勇于突破的精神,树立为国争光的伟大理想,以此实现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良好体育品格的养成,加快小学体育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创新性运用体育游戏潜移默化地规范小学生的课堂行为。为了实现小学生良好体育品格的有效培养,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就可以依据小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依据体育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体育游戏,活跃体育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游戏进行中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以此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实现学生体育品格的有效培养。

 创新性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优势,来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品格。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能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是通过讲解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感人故事或让学生观看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塑造学生的爱国主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二是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优势来培养初中生的体育品格。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载体之一,蕴含了民族精神和情怀。通过学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让学生经受民族文化的洗礼;三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或通过训练、体育游戏或体育竞赛,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会坚持、勇敢、自信、团结协作的重要性,逐渐形成自尊自信、顽强拼搏、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等体育精神和团结协作的体育品格。

 创新性捕捉时机,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品格。在进行体育游戏或体育竞赛过程中,体育教师应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言行,不迟到,不早退,在授课时文明用语等。值得注意的是,培养体育品德要善于捕捉时机。

 创新性课堂教学评价,细微整合体育品格。课堂评价主要是帮助学生寻找自己在体育练习中的不足,方便学生在今后的体育学习过程中进行及时的改善。为了实现学生在体育练习中的综合性成长,教师就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评价的完善,注重在课堂中捕捉学生的各种行为,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表扬与批评,及时制止学生恶习的同时放大学生在体育练习中的正能量,提升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通过课堂评价的完善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评判标准,学会严格地要求自己的行为规范,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念,以此确保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良好体育品质培养任务的高效完成,推动小学体育教学的高效开展。

 经笔者多年教学实践,通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品格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体育学习,提升小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同时还能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达到预期的小学体育教学效果。

篇三:体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一经发行,业界反响剧烈。作为一线体育教师,认真研读本版课标是当下我们迫切要做的事。《课程标准(2022版)》较之以往的课程标准变化明显,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紧扣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明确了以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为出发点。我们还发现,健康教育五个领域的内容也写进了本版课程标准,在我看来,这是体育课从体育到真正的体育与健康质的飞跃。此外,还增设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块,解决了各科各自为战、分离割裂、学而无用的问题,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国防教育有机融合,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在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这一理念里,指导师生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学、练、赛融会贯通。

篇四:体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

 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教学实践,逐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新课程改革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1、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为出发点,表达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2、新的课程标准,表达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开展、学生的实际、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经验的重组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学生来到学校,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操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开展。

 3、教学方法要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

 4、改革评价体系,改变以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为最终成绩的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开展、教师提高和改良教学实践的功能。

 5、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探索学生喜欢、符合本地区、本校、教师本人特点的教学内容。需要指出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的集体行为,即在学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进行。

  二、实践过程。

 1、了解学生。新生入学或者接手一个新班级后,从介绍教师希望到达的目标入手,与学生共同学习课堂常规,然后进行教学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根底,最后制定学习目标。

 2、制定教学方案。根据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对照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确定学年、学期教学方案。

 3、初步确定评价方案。根据课改要求,考虑可操作性,初步确定的体育与健康评价方案。例如:阶段性考核,在学生学习完一个新体育技能后,组织学生进行考核,教师进行评分。

  三、对新课程改革实践后的一些体会。

 1、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牢牢的主宰着课堂,学生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课堂气氛很沉闷。而在现在的体育课堂上,你看到的教师是以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兴趣更浓了,干劲更足了,气氛更好了,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舞台。

 2、课堂不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地方,而是引导学生开展的地方。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以往我们课堂中常见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无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以往的体育教学是教师要学生学,新课改后变成了学生要学。

 3、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是时代开展对学生的期盼。我们体育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体育锻炼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四、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的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教学以主科为主,非主科受重视程度不够,领导重视也往往只是喊喊口号而已,很少落实到实处。例如: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经常可以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而体育学科等非主科以区级培训为主,就算有省级,国家级培训,也会以各种理由推脱,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利于体育学科的开展。

 2、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问题。现在很多体育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不注重体育学习,不肯花时间钻研教材教法,体育教学水平停滞不前,不利于自身和学科的开展。

 3、以人为本,多鼓励、多表扬这种气氛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许多优点,同时不可防止的存在缺少挫败感,眼高手低,自以为是的性格,甚至极不谦虚。而利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任重而道远。

 4、体育器材、场地缺乏的问题。现在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体育器材远远没有到达教学的要求,而城市学校体育器材到达了教学要求,但是场地不够,无法用这些器材。例如:现在学校上体育课一般是四、五个班同时上课,学生占了操场的大局部地方,进行投掷工程教学很难开展。

适合一年级的校本课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从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校本课程模式。校本课程的开发必将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弥补国家课程自上而下的研究推广周期过长,缺乏灵活,滞后于社会变革,不能及时反映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等不足。同时,校本课程有利于课程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我校立足于课程改革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在****年开始对足球课程进行了开发,建立了足球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一、 足球课程开发的的宗旨与立足点:无论是家长、学校、教师,还是学生本人,都必须树立一个观念:人的个性潜能是无限的,如果不被唤醒就会萎缩乃至泯灭。教育的使命就在于唤醒、发掘个体的个性潜能。 其次,个体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应包括个体的"类特性"、"社会特性"、"个人特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我们把足球课程开发的宗旨定义为: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立足点之一:学校的特色 中外大量的特色学校创建的成功经验业已证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校本课程开发要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基于学校现实的特色化的道路。如果一所学校大多数学科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校教育就会形成特色各异、争奇斗艳的可观局面。所以说校本课程的建设是学校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特色学校建设的重点。我校在2004年成为江东区足球传统项目学校,足球在我校教师、学生中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由于教育局的关心和支持,开设足球特色课程的硬件和软件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立足点之二:教师的个性教师是校本课程的研究者、诠释者、设计者、实施者、评价者,教师不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是校本课程实施的首要基本的条件资源,教师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程度及发挥效益水平。因此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专业能力,需要不断的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根据教师的专业特点,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足球 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和实施建立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立足点之三:学生的个性学生也是校本课程研究开发的参与者,他们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最有发言权,学校所开发的课程内容需重视学生的特殊背景及需要,让他(她)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动机、个性特长,对校本课程作出自己的选择,我们通过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见表一),了解学生对足球课的兴趣与需求,保证学校为学生所开发的课程能够符合学生的性向需要。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兴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进行知识的构建。

二、 足球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

(一) 规划足球校本课程学校根据现有的条件,制订了《足球校本课程方案》,在充分挖掘各种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制订了《校本课程实施目标》: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体验运动激情,分享足球快乐,感悟足球文化,从而培植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足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让学生走进足球文化领域,涉猎足球与历史、足球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融合,感受其丰富文化内涵;让学生走向足球场地,掌握运动技能,体验运动激情,体验挫折,走向成功。

“足球课程”系列目标

A、大学低年级(一、二年级)目标 a.知识与技能:认识足球,了解足球的起源、发展及作用;走进足球场,了解最基本的足球动作;会观看足球,具有积累足球信息的初步意识,从而关心足球运动。 b.方法与过程:做场外文明观众,观察、感知足球(赛),会画足球;初步体验身体对足球的控制。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校内足球明星和代表队,了解他们的战绩,增强荣誉感,培养自信心。

B、大学中年级(三年级)目标 a.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足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了解足球比赛的基本规则,初步学会搜集足球信息的方法,从中体会学习足球知识的乐趣;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足球的运球、控球等技能的培养。 b.方法与过程:场内外知识的讲解,以及简单的比赛模仿,锻炼学生各身体部位的协调能力,通过录相、上网等重要赛事的观看,让他们更加全面了解国内外足球现状,更加关注、热爱足球。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团结守纪、协作一致的精神,磨炼坚韧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战斗力,培养集体荣誉感和个人自信心。

C、大学高年级(三,四年级)目标 a.知识与技能:全面了解国内外足球发展历程及现状,基本熟悉足球比赛的基本规则,自觉收集足球信息、自我体会足球知识乐趣,全面掌握运球、控球、传球、停球等各方面技术,基本能上场比赛。 b.方法与过程:自主收集国内外足球信息,自觉投身足球运动,集体探究足球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关系。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心理品质养成守纪守时、团结互助的作风,培植自信心。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三位体育教师根据各自年级的要求编写教学内容,每周设一节足球课,实施校本足球课程。

(二)建立大学足球俱乐部,形成校园足球文化:

1、 学校依托球会组织,建立学校足球俱乐部。学校建立了**大学足球俱乐部。足球活动主题:体验足球 快乐成长 小甲A足球队口号:用心出智慧 配合有力量 顽强能进步 小甲A啦啦队口号:激情欣赏 文明表达 球队口号:积极参与 其次,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在全面发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通过公开招聘,电视台公开竞选,由11名学生组成的俱乐部董事会。。按照“免费入会、自愿参加、自由组合、定期交流、集中展示、共同进步 ” 的原则,组织大学生自主组建各班 “ 小甲A足球队” 、“小甲A啦啦队 ”和“小甲A志愿者服务队”等活动队。通过游戏性的愉悦身心的足球活动,感受足球的魅力,充分激发他们对足球活动和体育运动的兴趣及积极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培养现代足球文化理念,在小甲A活动中领悟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从小培养良好体育道德和文明行为习惯。

2、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足球游戏活动:学校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组织学生学习运球、传球、颠球、顶球、射门等基本技术,开展三对三或模拟五人制足球比赛。每月一次足球比赛活动:三月份一趣味射门比赛;四月份五人制足球联赛;五月份七人制友谊比赛;六月份运球比赛;暑期参加五人制足球比赛。同时还与兄弟学校开展友谊比赛。

3、积极开展足球文化活动:建立大学足球网站,开设了足球快讯、俱乐部动态、足球文化、足球规则、足球明星、教学案例等栏目,开展奥运知识宣传、足球知识问答、小甲A征文、演讲、摄影、绘画比赛,促进少年儿童学习和弘扬奥运精神,充分表达自己对足球活动的热爱,激发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培养审美、想象和创造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

学校体育校本课算体育课课时不

适合一年级的校本课程有语文、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美术、音乐、体育。

1、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通过课内外阅读、课堂朗读和语言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提升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2、数学课程

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和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此外,也重视口算和计算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建立数学基本概念和操作技能。

3、自然科学课程

自然科学课程通过实践性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组织种植观察、动物观察、天气变化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理解自然规律和科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4、社会科学课程

社会科学课程涵盖社会、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了解社会、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学生能够拓宽视野,增进对世界的理解。

5、美术课程

美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通过色彩搭配、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6、音乐课程

音乐课程通过歌唱、音乐欣赏和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学唱儿歌、跟随节奏进行简单的编排,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快乐与和谐,发展他们的音乐天赋。

7、体育课程

体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运动技能。通过游戏和体育活动,让学生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体育意识,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算的。

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及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下,根据本校的体育课程资源,自行设计、组织、实施、评价的个性化体育课程的过程[3]。教育部于2000年12月新制定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把中小学课程编制的30%-50%的权力下放给了地方、学校和体育教师[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教师的业务能力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从以前单纯的教学内容讲授者,转变为现在的教学内容开发者、讲授者以及课后调控者;从以前单纯的师长,转变为现在学生的老师、朋友,这些都是教师角色从一元走向多元的表现。